除了约稿和删稿,我们还能干什么?

“最近还压了三篇稿子没发,咱们赶紧合作起来,我回去说一下,那些稿子就不发了。”

除了约稿和删稿,我们还能干什么?

这是上周的案例一,某某中型媒体的商务,跟某某即将在美国IPO的科技企业PR说的原话。炮哥听到后,惊呆了,现在都这么赤裸裸的吗?十年前倒下的一批媒体人,跟今天的这帮年轻人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上周的案例二,某某数字团社区团购新上任了一个CBO,上任没几天所在的公司产品就被处罚下架,该CBO在下面PR根本不认识报道媒体的记者的情况下,要求赶紧去删除或者修改稿子,搞得下面人不知所措,打算离职走人。

约稿是媒体的每晚好梦,删稿是PR的每日三餐。

这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媒体和PR每天工作的主要内容。这种现象在媒体中持续了快十年(十年前很少有约稿),在PR中持续了接近二十年,这是供需两侧的需求碰撞产生的必然结果,但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

媒体和PR的关系就一定非要停留在约稿和删稿之上吗?炮哥通过长达二十年的观察总结出了一些浅薄的经验,其实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大有大的玩法,小有小的玩法,双方完全有可能通过资源的对接,做出真正的生意来。

补充一句,最近炮哥发现江西这个地方似乎正在社群营销领域崛起,大量不知名的江西传媒公司的BD加炮哥好友,上来就要求进社群,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其中奥妙,原来江西已经在中国自媒体圈子里有了一席之地,很多不同老师的发票竟然都来自这个地方。炮哥作为一个江西人,有点五味杂陈。

另外,最近总有人批评炮哥不该点名,本屌丝也反思了一下自己,以后夸人点名,批评都匿名,反正圈子也就这么大,自己很容易就能对号入座;一些觉得看文章会产生不适的同学,我劝你就忍住好奇心,别点进来了,免得恶心到你,吃不下去饭,没人求着你看;还有个疑问也解答一下,很多参加过炮哥饭局的人会发现,为什么每次的炮哥都不一样,这很正常,因为炮哥本来就不是一个人。

一切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目前来看,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跟三十年前相比,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主要投放形式从广告变成了约稿,线下活动更多变成了线上的社群营销,颁奖、研究报告等等配套设施,一成不变,丝毫没有创新。

但是,这中间细微的变化还是造成了一种混乱。广告切换到约稿后,记者或者自媒体都不再是单纯的内容产出者,他们要开始跟钱打交道。很多机构媒体的记者都在抱怨,每个月大部分时间都在服务企业的软文,真正的新闻没有精力和版面去完成,那么这就是彻底的商业化了,因为真正的新闻机构,是不会卖内容的,这个微妙的变化大概是从十年前开始的。

十年前,乔布斯带来了移动互联网,传统媒体开始真正进入死亡倒计时,硬广投放断崖式下跌,各大媒体都在寻求生存的可能性,于是作为原本辅助营收的软文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各大报社都开始拼命开通周刊,消化这种付费稿件,最早开始热衷于玩这种投放的企业基本都是互联网企业,阿里、360、百度都会按照整版硬广的价格去购买,但是大多以贴文为主。

而到了自媒体时代之后,玩法又进一步,产生了一种新的名词,约稿。付费购买带有方向的思想,企业给方向,自媒体老师自己撰稿;于是乎,记者开始下海单干,证券分析师也加入到自媒体大军,甚至很多PR也开始逆流而上,欢迎来到人人时代。

但是,这注定是一个营收做不了太大的生意,好一些的上千万,差一些的几十万,大部分自媒体老师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滋润,炮哥上周还在夜总会看到两位自媒体老师一边唱歌一边排版发稿子。

我们甚至可以在很多自媒体身上看到一个人完成一条龙服务的劳模。自己做老板,同时也是商务,稿子也是自己写,自己排版,还得全平台同步,最后还得自己做结案报告,完成收款开发票。混口饭吃,真的不容易。

于是乎,曾经单纯的甲乙方关系演变成了互相博弈的过程,约稿和删稿成了一对难兄难弟。删一篇稿,约几篇稿,怠慢了一段时间后,发一篇稿,再删一篇稿,再约几篇稿,这就是大家每天的生活日常了。

组织和制度是用来规范和约束个人的,自媒体大多没有组织和制度,于是就不存在什么底线,胡来的也进去了很多,有操守的就基业长青,完全是欲望和克制的相互制约。

这中间的风险,其实所有人都看得明明白白,但是看明白了,不代表就能知行合一;很多媒体也在寻求突破,找到第二增长曲线,但是目前来看,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

目前来看,所谓的第二增长曲线,比较集中在社群营销,也就是拉很多个500人社群,然后让企业来冠名分发,这个生意也注定做不大,而且非常辛苦,现在的社群同质化极为严重,搞来搞去就那些人;此外就是带货,但是这个玩意比较适合视频,汽车行业的虎哥、猴哥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很多做图文的媒体老师感觉不服,也想下场试试,听说亏得血本无归的也很多,还有一大部分就是靠老一套,刷脸加刷量,高维打低维,以能够覆盖老板为抓手逼迫PR拿出预算。

事实上,图文行业是一个长尾市场,没有所谓真正的巨无霸的民间头部,大家都有饭吃;但是视频目前的局势是头部吃掉了99%的营收,长尾都在苦苦挣扎;因为图文是To B的生意,而视频则是To C的生意,本质就不一样。

目前,真正能靠To B吃上饭的视频媒体,寥寥无几,炮哥可以断言,视频一定不是今天图文媒体的第二增长曲线。

媒体可以成为PR的连接器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真的没有突破的可能性吗?媒体就只能吃约稿这碗饭吗?

不靠约稿吃饭这条路上,走得最好的就是丁香医生,这是典型的产品化媒体代表,也是炮哥最近研究得最多的一家公司,它对于广大媒体从业者有着跨时代的指导性意义,如何在一个垂直领域做成一个连接器,解决真正的社会痛点。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得深思一下,到底什么是媒体?炮哥的理解是只要有流量存在的内容形式,就都是媒体。中央电视台是媒体,人民日报是媒体,36氪、虎嗅是民间类媒体形态,李佳琦、薇娅也是民间类媒体形态,只要能够借助流量影响他人思维的,全部都是媒体。

媒体在这个社会里,其实就是一个连接器,存在的价值就是打破信息不对称,促成更多可能的交易和合作。所以36氪之前一直寻求在FA上有所建树,一些媒体也同时在承担企业的PR业务。据炮哥所知现在圈子里就有很多自媒体机构一边做媒体生意,一边承接PR,郎酒的一部分PR现在应该就是这么做的,小仙炖据说也是如此,这就是媒体给企业产生的额外价值。

再拐过头来看丁香医生,目前来看,丁香医生靠高质量的内容连接了患者、医生、医院以及上游药厂、器械厂等等,最终变成了一个综合的医疗解决方案商,这已经等于是把媒体连接器的作用做到了极致;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氧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新氧的内容团队做得非常好,以至于可以独立出来算作一个头部的媒体,并且常年给新氧输送流量。

很多时候,媒体在一线发现了一些线索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如何把这件事情炒大,然后博得更多的流量和影响力,甚至为了做大而做大,然后让企业来重视你,花钱来摆平;但是,其实聪明的媒体,已经不再这么干了,他们会懂得给企业做一些内部参考,懂得帮助企业诊断问题,一起去解决一些问题,当然前提是企业不经意而为之的BUG,如果这就是人家安生立命的吃饭来路,就是在违规,那么媒体还是应该客观曝光的。

前段时间,洋河给炮哥定制了一批梦之蓝,拿人手短,虽然本屌丝也不是什么正经媒体,充其量算个写字的,但是还是想着自己能不能帮助企业做一些事情。于是就跨界找了一些TMT领域的企业,大家市场部的用酒,能不能也让洋河定制一下,这样两全其美,达成了一些跨界合作。虽然炮哥一分钱没赚到,但是这个过程是体现额外价值的时候。

炮哥之前总跟一些PR开玩笑,其实今天媒体这个生意本质上不是生意。如果大家都不写负面了,企业是不会拿出太多约稿的预算的,很大一部分所谓约稿就是为了平定负面声音。也就是说,本质上这个生意不是完全的刚需,有点被逼无奈的感觉,尤其是防守型的企业。

总结一下,如果不想吃约稿和社群运营的饭,那么媒体就要分析自己的强项。如果是流量很大的To C型媒体,就想着怎么打通所在行业的连接问题。现在的媒体越是细分越是吃香,炮哥一个哥们在长沙做钓鱼类的媒体,一年卖货能卖五个多亿;如果你是To B的媒体,那么就想一套解决企业问题的通用方案,比如炮哥是写PR和媒体的,那么炮哥选择的路就是开发舆情系统,媒体可以监控企业,企业也可以监控媒体,双向无间道,目前已经销售出去一些了。

PR可以帮助媒体产品化

炮哥上一次创业,合伙人是华为的前新闻发言人,我们一起做了一家公关公司。在这个过程中,炮哥的这位合伙人就表现出了极高的段位,他竟然深度地参与到了一些媒体的工作之中去了。记者在采访时理不清思路,他会帮忙做一做提纲,标题取得不好,帮着取取标题,最终成为了一些年轻记者的早期导师。

在炮哥还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要写X易游戏的一个不太好的稿子。当时三石还跟记者打得火热,很容易就能找到,采访了一半,三石就告诉炮哥,你这个选题有问题,我觉得不应该这么写,我给你报一个猛料,盛大陈天桥那边有更大的相关问题,你可以去找他们问问,肯定影响力更大,他们毕竟是老大。

当然,上面两个都是段子,只是想告诉PR,在曾经没有约稿的时代,其实企业和媒体的关系更单纯一些,大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如何把新闻做好。

那么,今天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媒体来说,生存是第一步的。很多民间机构都是发展到七八个人之后就再也不能扩大了,因为很多从业者都会发现增人不增效,人数多了,营收还是那么多,还不如三两个人做,挣的钱反而更多,怎么扩大营收就是大家共同的难题。

知道媒体的痛点后,其实PR就应该对症下药,你一年能有多少预算?这些预算基本上还是要平分到各个媒体头上,七分八分基本就没钱了,遇到了问题媒体该怎么写你还怎么写你,不会因为你的那点投放就放你一马。

所以说,还不如让媒体从内心深处尊重你,如何才能尊重?如果你能帮助媒体梳理清楚他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困境在哪里,解决问题,扩大影响力和营收,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尊重你。

在这一块,最直接的搞法就是帮助媒体产品化,什么是产品化?就是做出真正可以变成刚需的产品。

大概在十年前,阿里就做过类似的事情。当年淘宝推出聚划算,后面阿里公关部牵头,很多地方流量比较大的报社都在跟聚划算合作推出了本地版,在报纸上销售各种各样聚划算的低价产品,很像今天的社区团购,把报纸线下的流量导入到线上,完成交易,初步的商业模型基本跑通,但是可惜最终由于聚划算和媒体都在双重整治,两边都抓了人,最后不了了之。

圈里比较隐晦的一些案例也很多,比如媒体人创业,PR会是早期的天使投资人,甚至创业的就是媒体项目。同时这也是一种赋能,起码花一些很少的钱,等于培养了一个站在自己这边的小喇叭,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投资媒体成为一种敏感话题的根本。

此外,PR对于媒体最大的赋能就是帮忙转型找工作。说到这个就来气,因为大厂的人才抢夺战,导致现在行业里的中小型媒体已经无人可用,具体请看“为什么自媒体找不到人?都去干PR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段子,前段时间炮哥在文章里提过某家上海传媒公司从业两年的员工被后厂村某大厂用45K的高薪挖走。后来炮哥才知道,原来底层的逻辑是这样的,这位同学在媒体的时候经常写这家大厂的负面,而且写的很到位,每篇负面这家大厂都要花好几十万去搞定,后来干脆索性挖过来,一次性解决得了。

这种奇葩的案例,炮哥也算是长了见识!

但是的确如此,今天市面上财富自由的PR们,大多数都是媒体人转型,所以雇佣媒体,永远都是PR行业给媒体最大的贡献。

可谓是人生后花园。

一起玩点真正的生意

很显然,这篇稿子谈论的话题有点过于庞大,如果系统性地去深入了解,可能十万字都不够。

写这篇稿子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围绕着约稿和删稿的话题,有点烦了,每天都是这些事。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约稿就像约炮,很多媒体老师群发一通暗示稿件之后,有一两个懂事的约个稿,日子也就过下去了,但是这个过程里,媒体不理解PR,PR也看不起媒体。

除了约稿就是约饭约酒约逛街约美容,其实大家都是有思想的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做一些有营养的事情?比如拿出各自手中的资源,强强联手,一起创造一点真正的价值。

十年前就有PR找炮哥一起合伙开饭店,甚至还有找炮哥一起去澳洲开J院的,虽然看起来很扯,但是这些都是真正的生意,真正的突破,虽然都最终没有实施,打了嘴炮。

但是炮哥现在的合伙人,就是十年前的PR,媒体人最终还是跟PR走到了一起,成了幸福的一对。

圈子里总是说,媒体和PR没有真正的朋友,炮哥半信半疑,因为有一些人,无论他做什么,都是要利用别人的,不能因为这些人存在于媒体或者PR之中,就否定了好基友的存在。

围绕着约稿和删稿,只会滋生灰色地带的钱,如果能够突破一下,世界才会阳光明媚。人间正道是沧桑,希望大家如履薄冰,走好职业生涯。

说到产品化,炮哥不得不给自己的产品打个广告,一口老炮1.0版舆情监控系统,已经推出上市,是兄弟姐妹的,就赶紧给炮哥一个挣钱的机会。你们用谁的软件都是用,只要炮哥的软件比你现在的好用一点,还能得到我的灵魂和肉体,为什么不用本屌丝的?买了我的系统,我就是你最忠诚的那个老BABY!

业界动态

当你按下搜索键时,发生了什么(上)

2021-6-9 8:56:55

业界动态

小红书内容运营分析拆解

2021-6-9 9:19:2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