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决策的两种能力:逻辑与共情

每次和委托人开会,我感觉就像一次巨大的迷宫游戏。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认知和经验以及立场,被蒙住双眼,困在狭小的隧道。而一个会议的主持人或者是推动者,他们责任重大:把迷宫的墙推倒,摘下每个人的眼罩,从而让人们看到且相信未来的方向。

推动决策的两种能力:逻辑与共情

这里面,需要依靠两个东西:逻辑与共情。
依靠逻辑来把每个人的偏见归位,依靠共情来让每个人的纠结被懂得。

逻辑是一个大词,但生活里却必不可少。世界上乱象那么多,我们需要有一个脉络去摸清现实。所见不一定是所得,眼见不一定为实,而一个清晰的逻辑是让乱象归类的法宝。

那么我们开始:

逻辑共识

所以一般在开始会议,总要在一开始就明确,我们的逻辑共识是什么。
也就是,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这个议题,并且用一个逻辑把它化分清楚。而我们要讨论的部分,是在这个逻辑里的哪个部分。

比如,我们要讨论一个IP形象的视觉设计,那么就需要最快速的告诉大家:什么是IP,市面上的IP分几类,分别有什么用,而一个IP在我们的商业里短期和长期的价值是什么。

比如,我们要讨论一个品牌的定位,那么就要明确:品牌定位是什么,包含什么,市面上的品牌定位如何分类和理解,以及在商业中短期、长期的价值逻辑是什么。

比如,我们要讨论一个消费品的增长策略,那么就要明确:市面上那么多消费品按照用户场景是如何分类的,每类的决策特点是什么,以及商业模型是什么,而我们属于哪一类。

比如..

也就是当你要讨论一个议题,先要去用一个逻辑把大家讨论的基础规范清楚,而这些清晰了,才有可能由此出发,来明确我们每个人在地图上的哪个位置,而什么是重要的。

个人好恶是细枝末节

其实有了逻辑共识,下一步的任务就简单了,因为你能轻松的开始分辨,什么议题是重要的,什么议题是不重要的,从而大大减少了时间。

比如品牌定位,你只有明确了什么是品牌定位,市面上的品牌定位是如何分类的,而我们的品类该有什么品牌定位,标准是什么,才能进入到讨论我们应该是什么的时候。

如果前面的信息、认知、逻辑都是一团糨子,而所有人直接进入到个人好恶的评判,和措辞的评判,那就是本末倒置。

所以先明确讨论的逻辑标准,再去确认方案,可能要靠谱的多。

别给我散碎的点

我坚持一个好方案不需要太多页PPT,甚至不需要PPT。

堆太多内容,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自信。

而堆内容的原因,很可能是没有抓住脉络,看不清楚真实的情况,把一些表象放在那里撞门面。如果逻辑很清楚,再复杂的事情,也可以被一个简单逻辑串联。

比如我曾经说过有那么多种商业和产品,你只需要一个模型就可以分好类。第一层供给、匹配、需求模型。第二层、场景用户体验模型。第三层、品牌文化传播模型。

比如低价消费品的模型:渠道、品牌、产品三角模型。

总之,不要把你知道的事情都列进ppt,而是要寻找,这些表象,应该以什么逻辑归类。

时间逻辑

这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点。任何一个遥远的山峰,都需要一步一步走过去。而每一步,可能需要的是不同的工具。

山脚下的徒步可能需要舒适的鞋。

攀岩可能需要攀岩工具。

山路可能需要披荆斩棘的镰刀。

….

所以当你去讲述一件事情,要加入时间的逻辑。

在这条通往目标的路上,每个阶段的资源和重点,分别是什么。

如果我们忘记时间逻辑,那么很有可能所有东西都是重要的,那么资源永远是不够的。

而如果我们画出一条清晰的路径,加入时间的逻辑,可能重点就容易突出的多。

行动逻辑

任何会议后的执行,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如你想象的那么清晰。很多时候,形成决议,大家各自分工的时候,仍然会迷惑。

因为每个人的问题都不会那么一样,我们不仅仅需要执行的具体步骤,还需要执行的逻辑让大家根据各自的需求去推演步骤。

具体的动作是僵化的,而执行的逻辑是有活力的。

逻辑意味着有一定的自由度,而又有基本原则。

综上:不要被表象迷惑,要去寻找背后的规律,去结构化问题。

3.但人终究是需要情感,人人都会有:“你说的都对,但我就是不认。”因为我们的计划是从粗放策略到细节策略,而粗放策略一旦被触发,逻辑也就不那么好用了。

就好像黑暗自然和恐惧就相连,而众目睽睽本身就是一种压力等等。

人类的底层神经叫做植物神经,我们的呼吸和生物钟都归它管,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面对我们被某种原始的规律控制,这样的现实。

那么这个时候,共情能力,就需要发挥作用。

如何让人人感受到真诚,被尊重,卸下包袱进入到讨论状态,这都是一门很关键的手艺。

号称硅谷教练的比尔坎贝尔,似乎就有这样的能力。他的原则是关注人而不关注问题本身。比如他在谷歌曾经设计过开会方式,即周一这个倒霉日子的早会,最好让大家都聊聊周末做了什么,增进每个人都是普通人的感受。而原则也简单,即在会议上,建立每个人的心理安全。心理安全源于信任,而信任的建立来源于规则和交流的形式。

被认同不仅仅源自于头衔,而当你的头衔抹去,是不是还有人愿意追随你,这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会议上,共情的关键有三步:

建立安全:即人人都可以打破固有的自己的生物保护,而进入到真正袒露自我也不担心的相对安全的心态。

相互和解:即人人都愿意互相去理解对方的情感,而不是被激发成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而认为别人都是傻子或者疯子。

协同一致:即人人最终又能协调一致的达成共识且相互赏识(哪怕是暂时的)。

这里面有很深的技巧和思考,我在这里用一千字可能写不完,那么推荐去阅读比尔坎贝尔的《成就》,也许你能获得更多的方法和思考方式。

总之,逻辑与共情,我觉得这是会议里两个关键的能力。

但我没有提到:权力。

因为在一个商业组织里,任何一个有生命的决议都需要逻辑的顺畅和上下的认同,并且实验过后是可行的,才能真正的长期被执行。

一旦权利过多的介入,结果要么就是系统的崩溃,因为错误+僵化导致的。要么就是阳奉阴违,即下属因为无法执行或者不认可而很难实际的推行而被搁置。

所以,作为一个策划者或者推动者,真的要有足够的科学家般的逻辑推演能力,又要有心理学家般的运筹能力,才能帮助一个组织切实有效的进入到一个更好的状态里。

这也是我作为一个职业顾问,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去敬畏的和去追求的吧。

业界动态

数据分析 | 为什么需要数据分析(一)

2021-11-6 18:14:03

业界动态

为什么我“不看好”元宇宙

2021-11-6 21:01: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